紅木家具中的 博古架,“博古”之名的緣何而來?
發布時間:2019-04-25 瀏覽次數:1000
博古紋是漢族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。“博古”的意思即為“通曉古事古物”,成語就有“博古通今”一說。
中國北宋大觀中,徽宗命王黼等編繪宣和殿所藏古器,成《宣和博古圖》三十卷。后人因將圖繪瓷、銅、玉、石等各種古器物的畫,叫做"博古"。也有添加花卉、果品作為點綴的。
在傳統古代家具設計中,不乏以博古紋為主題元素之設計,譬如清乾隆時期之紫檀束腰西番蓮博古圖羅漢床,屏風以博古紋浮雕設計,寓意極其豐韻。
而一些工藝收藏品上,也常用這種題材作為裝飾圖案,如下圖之漆地百寶嵌博古圖葫蘆式掛屏,靈巧外形造型設計中,體現其清雅高潔。
說到博古紋,自然讓人想到了博古線,博古線是博古紋之一,其設計以簡潔之博古線條為主,方正端莊,又顯靈巧。
在古代,無論是在紅木家具、青銅器皿、陶瓷、裝修設計上,博古線可謂是無處不在,其起到強大的結構、裝飾等作用,是最常用之傳統紋飾之一。
在傳統家具設計中,博古線最常用于博古架的設計。人們一般習慣將陳列古玩珍寶的柜架稱作博古架;又稱“多寶閣”。
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一套清宮舊藏美人圖,共12幅,是由清初宮廷畫家創作的工筆重彩人物畫,就有博古架的身影。
隨著傳統文化的發展,博古紋在歲月中慢慢地沉淀,其結合傳統之龍紋圖案,衍生出了更具威嚴之博古龍紋飾。
博古龍,又叫拐子龍,其線條裝飾顯得挺拔、硬朗,轉折處呈圓方角。龍的頭部也呈方圓形,整體協調一致,簡潔、明快,又有一定的裝飾意趣,常用在家具、室內裝飾及建筑的框架上。